李永生:中小学校要用好5种类型研学资源
“要高质量开展研学旅行,就应抓住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特点,运用政府、学校、社会和旅游企业等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打造‘行走的课堂’,让学生在世界这本大书面前发现万丈光芒。”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永生日前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刊文时如此表示。
如何能让学生在旅行过程中产生更多互动和归属认同?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本质上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活动,具有集体性特点,学校应当抓住抓住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集体性特点,以任务为驱动,辅之以激励措施,实现学生间情感上的沟通、生活上的协助、纪律上的约束、行动上的支持、认识上的统一,促进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集体性活动,使学生从封闭的自我走向开放的集体和社会,加速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如何防止“有游无学”?
为防止“有游无学”现象的出现,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况,选择能够与该年级学习相关联的旅游线路或景点,或者与旅游企业共同开发符合国家课程标准且适合该学期教材内容的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方案,促进研学旅行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带着课本去旅行”是推进研学旅行内容适应性的一种探索,这不是将教材和教学简单搬家,而是为了聚焦教学目标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学生进行沙漠研学旅行)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服务的针对性?
研学旅行是针对学生久居教室和埋头书本学习的现实,让学生融入自然景观、人文社会之中,拓展视野、感知自然、了解社会,激发兴趣、获得灵感,得到精神熏陶。
学校要用好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这些资源大致分为五种类型:知识科普型包括各类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展览、动物园、植物园、历史文化遗产、工业项目、科研场所等;自然观赏型包括山川、江、湖、海、草原、沙漠等;实践考察型包括农庄、实践基地、夏令营基地或团队拓展基地等;励志拓展型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大学校园、国防教育基地、军营等;文化康乐型包括各类主题公园、演艺影视城等。
如何提高研学旅行目标的达成度?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学校要抓住研学旅行在内容方法上的跨界和综合的特点,提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
从管理上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以育人为目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组合的综合教育体系,是常规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涉及不同的责任主体,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教师、研学导师、基地等。而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还涉及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方方面面。研学旅行健康运行,需要统筹学校、交通、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关系。因此,要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企业、家庭各司其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
据悉,第七届新时代研学旅行论坛明天(3月27日)将在遵义召开,届时,将会多方探讨研学旅行如何与红色革命传统故事相结合、如何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如何与工业旅游相结合等课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网络围观论坛现场。
扫我围观
↓↓↓
近期热门
研学论坛系列
限时活动
实践教育领域唯一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真正的“实操手册”,研学从业者必读!
扫码订书
↓↓↓
培训咨询(微信同号)
186-0073-8145 陈老师
176-1179-0535 杨老师
176-0588-7180 冯老师
商务合作(微信同号)
132-2687-8796 魏老师
139-1052-6098 邓老师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